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要求,立足高职医学生具体实际,以“旗帜红、课程红、活动红”为理念,凝聚党组织、教师、团员青年“三重力量”,以与时俱进的网络育人思维,借助学校官方公众号“常职青年”新媒体平台,用网络赋能高校团课教育,打造新媒体红色育人阵地“精品团课”。
“精品团课”通过互换教师与学生角色,使学生由“倾听者”变为“宣讲者”,让青年团员在党组织的指导下,自主独立创作团课。通过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宣传队伍,通过前期采访、分批现场录制、后期报道等手段,形成“线下创作+线上推广”的开展模式,扩大团课影响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集全系之力共创一堂“云团课”;通过在院级平台上发布,增强学生对于团课学习的仪式感、雷火竞技APP官网重视度,在“仪式互动链”效能下,强化学生使命感、责任感,通过新媒体手段和网络平台,赋能团课教育。
从2021年至今,我系已开展6季共31期“精品团课”,覆盖50余个团支部、千余名团员和青年群众。在学院“常职青年”公众号上累计发布29次,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众号上报道1次,省级媒体“新湖南”上报道1次。据统计数据显示,校级媒体上每篇报道平均浏览量达500人次,平均点赞达100人次,省级媒体阅读量近80000,近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学习。
两年来,参加项目的党员教师、青年团员共计一千余人次,项目开展后每个团支部超80%的青年团员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学生人数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增幅达50%。
1、“精品团课”推行两年以来,我系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较大提升。例如,近两年来我系学生在疫情期间积极抗疫,奔赴一线达数千人次;毕业后主动选择服务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如毕业生刘欢、麻胜辉,医学专业1907、1910班团支书,在校时积极组织策划“精品团课”,毕业后,刘欢进入安乡基层医院从事妇女保健工作,麻胜辉在花垣县麻栗场镇沙坪村卫生室从事治疗、宣传、公共卫生工作;医疗大专1904班周扬毕业后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新疆志愿服务西部建设,已续签志愿者协议;医疗大专2110班李金凤被拼为2022年度“汉寿好人”;医疗大专2008班王廷伟、检验大专2002班尚俊霖、医疗大专2005班钱奕名当选为学院第四届“感动校园十佳学子”,检验大专2104班阳贵当选为学院第五届“感动校园十佳学子公益爱心模范”。
2、开展“精品团课”团支部的青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思政比赛积极性高,获奖成果多。例如,2023年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大赛,作品《关注新生代基层健康“守门人”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获湖南省一等奖;2021年参加“挑战杯”大赛红色专项,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担当》获国家二等奖;2020、2021年参加“读懂中国”大赛,作品《岁月不湮爱国心,“五老”精神照后人》、《心润韶华》分别获国家最佳短视频奖和微视频奖,作品《心润韶华》更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展播,作品《不忘初心,始终追随》获省级一等奖;2023年参加“青春学习堂”短视频大赛,作品《乘风破浪,强国有我》获省级二等奖,还有学生主动参与省级高校思政工作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红色宣讲团深化思政教育路径研究》,担任红色宣讲团主讲人,活跃在学院各类比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
1、顶层设计:在党组织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结合上级团组织要求和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立足于高职医学生学业发展和求职就业的长周期成长发展规律,得出“线性成长”状态下,学生在不同阶段中需要着重提升的政 治素养和能力群;结合时代背景,设计基于以农村为主阵地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基层医疗岗位职业素养要求等为育人主旨的“五边形”主题框架,包括:激发“国家情怀,敢于担当”的使命思想、渗透“敬佑生命,德技双馨”的大医精神、养成“勤于反思,精益求精”的学习意识、培养“科学严谨,探索钻研”的职业素养和培植“团队合作,极致创新”的工匠精神,做好顶层设计。
2、师生共创:由各班团支书作牵头,针对特定主题,就团课开展形式,具体内容广泛收集团支部成员意见,并组建团课策划小组,草拟团课方案;邀请本班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以及部分专业教师一起,就团课草案就行修改,确定团课开展方案。
3、三审制度:党建带团建,严格落实团课“团支部(班主任)团总支(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党总支书记)”三审制度,确保无事实错误、无表达不当,优化团课内容形式,保证团课质量,保障团课顺利落地。
4、拍摄制作:在团课正式开始前,由团总支组织部负责组织开展“精品团课拍摄统筹会议”,学生宣传队伍与各班团支书在会议上就各团支部团课内容进行充分沟通,选择内容好,形式新的部分进行拍摄,确定团课拍摄脚本,交团总支书记审核把关,雷火竞技APP官网集全系之力,共同打造一堂“班班共创,人人参与”的“云团课”。
5、报道宣传:团课拍摄完成后,由组织部撰稿、宣传部剪辑,经团总支审核后,将新闻与团课视频一并上报学院,并在院级公众号上进行发布,在全院进行推广宣传。
6、总结复盘:由学生队伍,密切关注阅读、点赞、转发、评论情况,做好数据分析,把握团课育人效果;收集意见,根据合理建议,不断优化精品团课项目,建立“一月一总结”制度,将开展情况和结果及时反馈给党组织以及师生策划、学生宣传团队,实现过程和结果双向评价,建立正向循环。
1、打破传统课堂,实现“学生本位”。团课是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思政教育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要求的重要途径。通过互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由“倾听者”变为“创造者”和“讲述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团课设计、策划、开展中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理想中的团课,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本位”。同时,通过策划团课,倒逼学生主动搜集具有育人价值的历史、文化等文本,充分挖掘研究背后内蕴的价值意义,进而延伸团课育人空间与时间。
2、打破空间限制,共建“云团课”。“微团课”是团课开展形式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时代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然而,“微”主要体现在符合网络阅读习惯上的时间变短,以及团课内容的小切口聚焦上,团课实际开展模式,与传统团课本质上并无不同;然而,“精品团课”项目中的“云团课”不仅是将线下团课搬到线上,更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云团课”背后,其一,是师生共创、班班策划、人人参与,是团课参与制度的改革;其二,是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云上共建,是内容质量的提升。
3、打破参与定式,让团课仪式满满。传统课堂多以老师为主角,学生只是参与者,积极性可见一斑,通过借助官方公众号宣传平台介入的契机,使学生成为创造者、主讲者,并且拍摄录制环节的加入,让学生自然产生“镜头前”的仪式感,更加集中精神,注意仪表,新媒体的加入,雷火竞技APP官网让“学生本位”与“仪式感教育”得到了“1+13”的叠加效果,不仅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更有助于学生使命感、责任感的培养,坚定理想信念。
4、建立教师指导团队,实现全过程育人。以党总支书记为“红色头雁”,充分吸纳党员教师、思政教师和专兼职辅导员,做到“班班有党员,课课有指导”,打造一支“思政硬、情怀深、能力强、思维新、眼界广”的精品团课教师指导团队,以共建“云团课”为契机,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教师主体育人价值。
5、建立学生骨干队伍,用实战赋能素质成长。以“精品团课”项目为契机,建立一支有“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的团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思想正、审美强、技术硬”的学生宣传队伍;培养一支“观点对、反应快、表达强”的队伍,三支队伍在前期策划、中期开展、后期反馈三个阶段积极发挥作用,环环相扣,互相配合,确保精品团课顺利开展,在实战中,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用新媒体赋能学生成长。
6、建立全过程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合力。“三全育人”要求思想政 治教育全员参与、全过程有效、全方位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以党组织牵头积极邀请学院其他党组织力量加入,例如:2022年11月4日学院党委委员姜海斌参加精品团课《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争做新青年》、2023年5月10日学院组织人事副处长蔡艳艳参加《读原文学原著,悦读悦分享》主题团课;2023年10月18日学院部分思政课教师参与精品团课《爱粮节粮,共践“禾下乘凉”梦》在团课策划、开展、报道各个环节,以建议、上课、分享、把关等不同形式,参与到团课育人过程当中来,从思想政 治引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等不同方面实现育人目的。
1、坚定青年团员理想信念。精品团课从选题、策划、实施、总结到过程的完成都是学生主动的结果,对医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精品团课的中华历史、革命历史、红色基因、政 治理论、时事热点、不忘初心、责任担当、劳动教育等主题提升学生理想信念,同时,又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学习力、行动力、实践力、奉献力,提升了大格局观,强化了专业知识、技能和各项能力,达到了提升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养的目的。
2、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团课引领思想,思想决定行动,通过社会志愿服务、“三下乡”等途径,开展义诊、中医适宜技术、健康科普、疫情防控,为基层群众开展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疾病筛查等服务,鼓励医学生体验基层民情,更好地回到家乡,为推进乡村振兴、健康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3、增强团课思政育人实效。精品团课翻转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使学生由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讲述者”,同时创新了“线下团课开展+线上网络传播”模式。“育人模式+网络载体”的创新,使更多的学生看到、感染到精品团课的育人实效。
1、提升品牌影响力,丰富开展形式,扩大辐射范围。在“全系共创一堂团课”的基础上雷火竞技,通过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建立起更大的育人网络,逐渐从全系共创发展到全院共创,以吸纳更多具有创意的团课策划,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一股创作的热情,提升大学生对于团课的积极性和向心力。同时,加强课程、网络、服务、组织等育人模式研究,在深耕项目的同时,注重交叉研究、创新结合,开发出更好的“精品团课”开展形式,不断创新,不停完善。
2、探索打造“1+X”团课育人体系。以“精品团课”项目为主体,不断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育人要求和高校自身实际,根据不同学生主体成长和培养需求,开发新的单独育人板块,例如,针对高职学生,开设“大国工匠”板块,以树立学生服务基层的就业意识和技能兴国的报国志向为培养目标;针对国家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的要求,开设“网民素质提升”板块,提升师生网络素养、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文明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