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海省政府成功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雷火竞技传播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即将召开,这期间祁连山国家公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记者采访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才让多杰。
记者:2019年,习向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致贺信。贯彻落实习贺信精神要求,我们具体推进了哪些重点工作?
才让多杰: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祁连山国家公园深入贯彻落实习贺信精神,有序完成试点任务,全面启动设园准备工作,已正式上报祁连山国家公园设立申请。期间,依托试点区林场设立9个管护中心和40个管护站点,配置1265名专职生态管护员,进一步加强管护力量。开展多部门综合执法、青甘两省联合执法以及常态化监督巡查等专项行动,保障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零发生”。加快规划体系建设步伐,雷火竞技率先启动“1+5”规划体系建设雷火竞技,编制完成青海片区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同步推进勘界定标工作。全力推动实施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落实最严管控措施,78宗矿业权全部关停注销并完成整治修复,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冻土稳定性不断提升。与试点前相比,植被面积增加51.27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增加7.7%网络推广,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提升7.3%,雷火竞技地表水水质总体呈Ⅱ类以上,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
记者:2019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并发布了《西宁共识》。四年时间,我们在落实《西宁共识》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才让多杰:落实《西宁共识》,雷火竞技我们着力推动“生态保护高地、生态科研高地、生态文化高地”建设,特别是2020年评估验收后,不断巩固提升试点成效,持续增强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保护管理效能有了质的飞跃,智能化巡护管护系统全面上线运行,综合执法机制不断深化,“村两委+”社区参与机制持续优化。智慧国家公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建成大数据平台和州县分控中心,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达8000平方公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建立国家公园专家库,与38个科研团队合作,累计发表论文98篇,申请专利27个。建立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我国西北地区首个森林监测动态大样地、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生态监测定位站,生物多样性监测实现全覆盖,完成5只雪豹、10只荒漠猫、38只黑颈鹤卫星跟踪监测,雪豹等旗舰物种监测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发展基础更加厚实网络推广,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模型、生态产业项目指导目录、适宜性评价体系、项目管理办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以打造生态旅游线路为主线,开展林下大型真菌种植、自然科考夏令营和生态旅游等特许经营试点。国家公园形象不断凸显,设立15所生态学校并实现全学段覆盖,签约摄影师和签约作家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1200余幅(次)摄影作品获得国际国内重大奖项,生态文化建设内涵不断拓展。
才让多杰: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九大建园理念”,推进“十五大体系”建设,着力在“十好”国家公园建设上久久为功,在充分做好设园准备、全力保障生态安全稳定、持之以恒做好建设管理工作、加快智慧建园步伐、扩大国家公园影响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努力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走在前头”上作出积极贡献。扎实开展多部门综合执法、甘青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严格人类活动监管,全面排查消除风险隐患。继续实施科研监测调查项目,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优化完善感知系统,提高智能巡护系统运行水平,持续强化管护站标准化能力建设。深入推进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加快生态文化成果输出,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体验展示活动。